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电流通电的介质越好既电阻越小,电流就会优先选择,避雷针一般都是金属,这样就起到了引雷与避雷的效果, 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云朵其实都带着电荷,有些带的是正电荷,有些带的是负电荷;当天空中有两片带着不同电荷的云靠近时,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同时又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能在一瞬间放出耀眼的亮光,就是我们见到的闪电。
当天空中有两片带着不同电荷的云靠近时,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同时又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能在一瞬间放出耀眼的亮光,就是我们见到的闪电。
闪电的时候空气的温度就会急剧地升高,四周的水滴很快就变成了水蒸气,体积不断地膨胀变大;最后就发出了爆炸声,也就是我们听到的雷鸣。
这种放电的现象是很危险的,有时候还会击毁附近的物体,如果人被击中了还会有生命危险。为了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人们便在屋顶上装上了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根尖形的金属棒,它的下端用输送电流的导线,和埋在地下的铜板链接起来;
如果地空中有带电的云,那么地面的电荷就会被云中的电吸引,沿着导线跑到避雷针的顶端,由于聚集在顶端的电很容易走失,可以防止剧烈的放电现象,建筑物也就不会被雷击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