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物流-现代物流的转型立足!
企业的转型就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这本来应该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被忽视了。因为,没有企业的转型,发展现代物流只是一句空话。在研究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介绍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类。现代物流企业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没有掌握任何物流服务资源,专门从事物流路线策划(含优化)以及对物流链进行整合以保证物流无缝衔接的企业。
第二类是既具有物流路线策划(含优化)以及对物流链进行整合的功能,也掌握某些物流服务资源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双重优势,他们可以利用策划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由于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整合的操作也比较方便。
第三类是那些仅仅拥有物流服务资源的企业。目前,中国的物流企业几乎都还是第三类企业,而许多没有掌握物流资源的代理企业所从事的物流服务,实际上从事的仍是多式联运的代理服务。
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确定转化为哪一种类型。但要转化为一、二类,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覆盖全球的销售与联系网络和大量的专门人才,以及长期的国际实践。应该承认,中国具有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不多。因此,绝大多数都应该首先仍然向第三类转化,即由传统的第三类向第三类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然后,再创造条件,转化为第二类。
为此应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强化竞争力。而更重要的是采用联合战略,包括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横向联合是与同类企业联合,化敌为友,降低经营风险。纵向联合是向上下游延伸,采用联合战略,巩固市场,扩大竞争力。联合当然可以利用各种纽带,但是,比较可靠的纽带还是资本,即联合以收购、兼并、合并等方式为宜。可以说,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物流业的重组。
宁波是一座‘向海而生,依港而兴’的港口城市。”在物流创新与转型升级分论坛上,褚银良开宗明义指出了宁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物流业的丰厚沃土。他说,港口建设和物流发展密不可分、共生共荣。宁波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现代物流这一对外开放合作的支撑性、引领性产业的发展,谱写了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齐头并进的华丽乐章。目前宁波已成为中国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长三角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宁波舟山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40条航线,货物吞吐量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港口。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深圳港,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三。
在长期的物流发展中,宁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实践经验?褚银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一是突出港口龙头地位,强化引领发展。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宁波以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为目标,着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在港口的引领带动下,一方面,宁波港航物流国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与“一带一路”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48.2亿美元和23.7亿美元,已成为宁波外贸新的增长极。前不久,宁波代表中国先后发布了海上丝路价格指数和贸易指数,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航运贸易领域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带动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宁波全市共有物流相关企业近一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2万,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涌现出了宁波舟山港集团等一批世界级龙头物流企业,形成了数十个规模体量巨大、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宗货物专业市场,全市逐步走出了一条“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区域积聚”的路子。
二是发挥多式联运特色,推动协调发展。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宁波积极打造海港、空港、内陆无水港“三港”联动发展的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持续优化物流集疏运结构。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海铁联运发展规划》,运量增幅居全国六个海铁联运示范通道前列。着力壮大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比例已达25%,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最大的江海联运基地。探索发展海河联运,推动杭甬运河宁波段500吨级常态化通航,实现了“河出海、海进河”格局。创新发展公水联运,甩挂运输试点引领全国。
三是融入“互联网+”浪潮,加快创新发展。着眼信息化建设,将物流网与互联网交织融合,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推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成功申报国家物流平台宁波综合示范区,设立了目前国际上唯一具有规模的“物流信息根服务器”交换节点。谋划搭建了一批以四方物流为代表的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交易、业务协同、结算支付、供应链管理、金融保险等一站式服务。着力培育了一批以万联港为代表的市场化专业服务平台和新型业态,成功首创了“无车承运人”模式。
四是加强政策保障,实现联动发展。长期以来,宁波在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始终坚持把准定位,精准施策,联动发展。建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体系联动,统筹研究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出台了物流业五年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联动,做到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服务业规划等“多规融合”,搭建了中东欧博览会、中国航海日论坛、欧洲宁波周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强化政府服务联动。